我經常在想,其實很難去責難時下一些年輕人的言行,因為他們一生下來就是在經濟富足的環境,未曾經歷過相對物質貧乏的日子。
當然,我也不能說自己的童年很「窮困」,因為自己已經是出生在一個小康之家,至少沒有住過木屋、徙置區、公屋、廉租屋之類,自小就是住在私人樓。順帶一提,那個460呎的單位,當年(60年代尾)全新的售價是2萬餘元。
但是,我不時回想一下自己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,相對於今時今日,實在是十分簡樸。以下是一些隨手拈來的例子,若你與我年紀相若的話,應該會有些共鳴吧。
先說說爐具。那時廚房用的煮食工具是火水爐,通常是一個圓桶形的綠色爐頭,有一大陣火水味。石油氣爐已經是較先進的選擇,煤氣爐則更後期才出現。對,因為未有煤氣,洗澡是用電熱水爐的,不過我記得家中安裝電熱水爐前,有一段日子是要燒水沖涼的:真的要用茶壺燒水,然後傾倒在浴缸,和冷水混合成暖水。也許你不相信,那一缸水,是供全家人輪流進去洗澡,而不是一人用一缸水!
說起來,不只是沖涼水,就連抹身的大毛巾也是全家共用,只有一條。就這件事,我曾與朋友爭論過,對方表示,她家也是共用大毛巾,但會分開一條毛巾共用抹頭,另一條毛巾共用末身云云。我則表示,我家只會用一條大毛巾,不論抹頭抹身、抹父母抹兄妹,都是同一條囉!
此外,那時並沒有甚麼沐浴露、洗頭水,更遑論甚麼護髮素、洗手液了,全部清一式用一塊肥皂搞掂。那時只有廁紙,沒有紙巾;而且許多家庭只用一種很粗糙的正方形、粉紅色廁紙,會把屁眼擦到流血的!卷式廁紙因為比較貴,不是家家都用。
其他嘛,洗衣機不是家家都有,我記得小學時母親仍是要在浴缸邊彎身以洗衫板來洗衫,曾經試過有次洗到不支暈到!冷氣機,更絕對是奢侈品,我又記得當我高小時家中裝了冷氣機後,街坊的雀局都喜歡在我家舉行。彩色電視機本身已是很巴閉,有遙控器的則是遙不可及的高檔貨。吸塵機也是高級家品,掃帚才是家家必備的。
那年代,物質相對簡單,超市便利店仍未出現,大家可選擇的貨品和牌子並不多,但日子仍然過得很好。作為小孩子,給我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玩上半天。眼見今時今日地鐵車廂中的嬰兒車中的未足歲小童,竟然拿著一部智能手機在篤篤篤,我心中感到的是一陣陣對人類未來的悲觀。
(舒展超,稿於2015年3月11日至19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