培正小散文012:悼念大禮堂

對不起,實在不得不用上「悼念」這個詞,來作為本文的題目;因為,我的心情真的是在「悼念」──悼念那已不再存在、已「死」了的「培正大禮堂」。

或曰:禮堂仍在吧!中學部不是早就建成了甚麼「禮堂及綜合大樓」,禮堂就在它的一樓呢!

──對不起,那不是我們的「培正大禮堂」。

那個禮堂,我雖未去過,但據我看到的照片所見,它絕不能算是「大禮堂」。即使它有先進的影音設備,應該也有冷氣,但它跟當年的「培正大禮堂」相比,簡直只能算是一間「迷你戲院」,小巫見大巫,未夠班。

或曰:禮堂仍在呀!小學大禮堂的原址,已經重新建成了新大樓,其中的二、三、四樓,就是全新的大禮堂,又有下層又有樓座,共可容納一千人呢!夠大了吧!

──對不起,那也不是我們的「培正大禮堂」。

那座新落成的大樓,我最近駕車經過時看到了。當我的車子在窩打老道向著油麻地方向行駛,在培正道的交通燈位遇紅燈停下時,我趁空抬頭看了一下,心中卻打了一個突……下?搞甚麼鬼呀?起酒店呀?還是甲級寫字樓?又玻璃幕牆又盛,這真的是校舍來的嗎?使唔使起到咁摩天呀?我心中當堂就有了一把火,比起紅燈更紅,因為我覺得我們的「培正大禮堂」,白白地枉死了!

所以,抱著「悼念」的心情,來寫這篇文章,寫寫我們的「培正大禮堂」。然而,有關「大禮堂」的事情,實在太多太多了,真的不知從何寫起……

該寫寫那彷彿一望無際、能坐三級數十班逾千人的硬板櫈陣?該寫寫那些由高處吊下來及懸掛在兩邊窗、發出吱吱怪聲的古老風扇?該寫寫那兩扇古老而笨重的摺門?該寫寫那米色滑溜的兩邊台階?還有那神秘的後台?那後台的鬼古?

還是,該寫寫發生在「大禮堂」的大事小事、點點滴滴?那些沒完沒了的集會堂?那些「老大哥」們的吹水演講?那些每年一度的歌唱比賽、問答比賽、辯論比賽、禮貌運動?那些例行公事開學禮、聖誕慶祝、結業禮?那些考Mock卷、考公開試?那些一世難忘的青春社辰、豪情千人宴?

還可以,寫寫「大禮堂」裏的人吧!猜猜我的小學年代,哪位學長年年聖誕慶祝被老師們指定扮聖誕老人?高我一級的胡渭康是也;初中時,有次集會邀請了喬宏先生來講見證,親述其小型飛機墜毀而大難不死的經歷;明明不是基督徒(當時不是吧),卻永遠要在集會領我們唱聖詩的林永權老師(音樂老師);明明不是「實Q」,卻永遠會在集會時於場內「行咇」的「咖喱陳」陳炳倫Sir;每年只會出現一兩次,真正觸目的「巨頭」張彬彬校監;還有……

其實,說到底,當年自己有幸站在「大禮堂」的台上,才是真正刻骨銘心的時刻吧!

能夠站在「大禮堂」的台上,絕對不會是甚麼壞事,基本上也是好事。可能是上台領奬、上台表演、上台任職;無論是甚麼情況下上台,我個人總是會很緊張、腳震震、冒冷汗,因為台下有上千雙眼睛注視著自己,萬一自己在台上行了個差、踏了個錯,肯定會無地自容、顏面盡失、名聲盡毀!

寫到此,忽然我的思緒,飛越了時空,與三十年前的我的思緒交錯了!當時,我正穿著培正校服、坐在「大禮堂」的一角,上著其中一個集會堂。台上的講者,是某某成了名的培正校友,所謂的「老大哥」是也。由於他的演講相當沉悶,因此我的思緒,已經脫離了現場,飛呀飛、想呀想……

我在想:「將來有一天,當我成了名之後,我會否有機會被邀請回母校,站在這個大禮堂的台上,向我的學弟學妹,演講一下呢?我肯定會講得比他精采得多啦!嗯,一定有機會的!」

思緒回到三十年後的今天,我欷歔地告訴自己說,已經沒有機會了。

我成名與否是另一回事,只是我們的「培正大禮堂」,已經作古。現今新豎立的那幢新大樓,在我看來,只是一座相當宏偉的「墓碑」而已。

 

余銘

(完稿於二○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十八時)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