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個都話「紙媒寒冬」,大大話話都講咗十年八年,同《Game of Thrones》嘅「The winter is coming」有得揮。冇錯,近年紙媒行業的確大不如前,因為受到網上媒體加智能手機嘅巨大衝擊。然而,網媒又真是一枝獨秀、一片光明嗎?唔係囉!網媒沒落的暗涌其實早已出現……
說「網媒」,誰是「網媒」?或者應該先回顧一下,不同種類網媒的前世今生。
由紙媒變網媒
在互聯網入侵世界的早期,有一些傳統紙媒(如報紙、雜誌等)開始把印刷版的內容放上網,成立各自的網站、網上版;但亦有一些紙媒抱觀望態度、遲疑不做,最大原因是傳統紙媒的老闆們總覺得:「放晒啲嘢上網俾人睇,仲邊有人肯俾錢買?」於是,這類「試作型網媒」的發展,一直窒礙於是否把所有紙版內容放上網、是否該有部分內容收費閱讀、是否只讓付費會員閱讀等等的問題上。
多年以後,現在回望,實行只限付費會員閱讀或部分收費的紙媒網站/網上版,絕大部分都是失敗告終,或名存實亡,至少在香港是如此。它們未能有足夠的訂戶數目,收入不足之餘,瀏覽量也偏低,以致難以開發網上廣告或其他收入。
相反地,能夠在今日成功轉型為高瀏覽量的紙媒網站/網上版,則都是那些肯把全部內容放上網、讓人免費閱讀的傳統紙媒。話說回來,該些紙媒的老闆們不一定是高瞻遠矚才作出這重要決定,而是當日忽然殺出個程咬金:免費報紙。連報紙都免費了,紙媒已經走上不歸路,老闆們只好放手一博,把內容全部放上網了。
這一類由「紙媒變網媒」的媒體,這些年來亦經歷了不少轉變,諸如:以紙媒配搭網媒的全新廣告模式(這比起「純網媒」是有著一定的優勢)、以影片為先而文字為副的新趨勢(導致編採人手制式大變動,一裁再裁),以及更即時更現場的報導需求(由即時文字新聞進化為直播!)等等。同時,媒體亦要投放更多資源在IT上(如伺服器的擴展、手機App的不斷開發與更新等)。
但總括而言,這類成功由「紙媒變網媒」的媒體,既掌有傳統紙媒的實力(報章雜誌的品牌商譽、優良的編採傳統、採訪上的自由等),又接上了網媒的大勢,反倒在營運上會比「純網媒」更有優勢。再者,不少國際及本地品牌仍未完全摒棄在紙媒投放廣告,而銷量的減低反而大大節省印刷成本,這對它們來說都是所謂「紙媒寒冬」中的一線生機。
所以,近期有這類傳媒機構,居然決定停止出版紙版雜誌,只保留網上版。這等決定,個人認為,只會加速該「雜誌」(只得番網上版)甚至該機構的敗亡。
反觀在「紙媒寒冬」中,純網媒就一定前途光明嗎?絕對不是!欲知事實如何,且看下回分解。
(未完,待續。)
舒展超(2017年9月16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