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年前,我在一家金融服務網站任職Content Manager,負責網站內容的開發,包括了一個本來沒有甚麼人看的Blog。然後,我以3篇文章改變了一切。
——書展、月餅、Wifi蛋。這就是我的SEO旅程。
那公司的管理層都是老外,而且還是一班很離地、很不熟悉香港市場的老外。他們生活的香港,就只有銅鑼灣至上環一帶,就連九龍也從不踏足;因而他們眼中的香港,跟紐約、倫敦無異,覺得只要拿那邊的一套搬過來就成了。當然,他們也沒有人懂中文,一開始就沒有看重公司網站這個中文Blog,以往都是隨便翻譯一些新加坡或歐洲的英文文章過來就算。
所以,他們壓根兒就不相信本地智慧,反而會千里迢迢自歐洲重金禮聘一位SEO專家過來,當整個集團的VP of SEO。這也是所謂StartUp(初創公司)的一大特色,就是職銜往往十分有創意。SEO是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之意,中譯「搜尋引擎最佳化」;故那位專家自然就是「搜尋引擎最佳化副總裁」了,似個獎項名多過似職銜名,絕對有可能是全港首創。
話說回來,該位VP在SEO上的知識又的確是神級的……不過,卻只限於英文的網絡世界。他甫一上任,就給我們上了一課又一課又長又悶的SEO訓練,然而那都是建基於英文網絡的應用經驗。我個人的體會是,許多關於SEO的課題,在英文世界可能十分簡單直接,但一來到中文世界卻是另一回事。
我經常說的例子是,Keyword Research(關鍵字研究)。SEO專家們會強調,每一篇文章在寫作時要做充足的Keyword Research,那是無可厚非的,因為一篇文章的關鍵字中不中,直接影響到該文章在Google上被搜尋到的機會。可是,英文的Keyword是相對比較簡單直接的。舉例,一篇講「戒煙」的文章,「Smokers」是最自然要包含的關鍵字。
但如果寫一篇中文的「戒煙」文章,這「Smokers」則會變成許多可能性:吸煙者、煙民、有煙癮者……等等。如果再加上口語的考慮,又會衍生出:食煙者、食煙的人、煙剷……等等。還有,「煙」又往往被寫成「烟」,以上的關鍵字又雙倍了。然後,「煙」又不時會有「菸」這個寫法,三倍。此外,別忘了中文的另一大因素:兩岸三地文字與用詞的差異,「吸堙者」又會變成「抽烟者」,或者甚至是一些大家從來沒有想到過的說法……
試問,一位來自歐洲的SEO專家,不懂半個中文字,他能夠完全理解到以上這種差異嗎?鐵定不能。在英文網絡,他可能是SEO高手,但來到香港,他能做到的絕對有限,頂多就是給我們上那幾課而已。(事實上,他傳授給我們那堆他經常使用的SEO工具軟件中,很多都未能支援中文呢。)
我一早就看清這個事實,所以老早就決定了:在內容開發以及SEO的工作上,我自求我道。
更何況,在下寫了幾十年文章,從來關鍵就是寫得有趣有料,關鍵字個屁呀!
(本來只是想趁著書展,寫一篇與書展有關的文章,結果發覺要分成至少3篇來寫,因此只能說句:未完,待續。)
舒展超(2017年7月19日,香港書展開鑼之日)